美国关税政策对我国二三代制冷剂出口的影响分析
一、不利影响
直接出口成本攀升
高额叠加关税:美国对中国制冷剂征收反倾销税(148.79%-285.73%)和301关税(15-25%,叠加后税率超300%,显著削弱价格竞争力。例如,2024年R134a对美出口量仅占出口总量的2.8%。
技术壁垒限制:美国《AIM法案》对高GWP制冷剂(如R410A)的进口限制,导致中国相关产品出口份额受限,HFO系列(四代制冷剂)主要由美企主导,中国出口占比不足20%。
市场需求结构调整
环保政策倒逼替代:美国环保署(EPA)推动低GWP制冷剂应用,加速淘汰HFCs(三代制冷剂),长期可能压缩中国企业的市场空间。
供应链转移风险:美国通过关税倒逼下游产业(如空调、汽车)向东南亚、墨西哥转移产能,间接减少对中国制冷剂的采购需求。
二、有利影响
倒逼技术升级与市场多元化
高附加值产品突破:四代制冷剂(HFOs)国产化加速(如联创股份专利落地),突破美国技术壁垒,抢占全球新兴市场。
出口市场转移:企业转向欧盟、东南亚、中东等区域,利用当地环保政策推动的替代需求(如欧盟淘汰R410A),2024年中国对欧盟HFOs出口占比提升至18.8%。
短期政策缓冲与库存优势
出口占比低,冲击有限:2024年中国制冷剂对美出口总量占比不足10%,且部分产品(如六氟磷酸锂)出口美国占比超30%,但总产量影响较小。
国内需求对冲:中国“双碳”政策推动冷链、新能源车空调需求增长,消化部分产能。
三、二三代制冷剂销售区域关税政策未来变化
美国市场
短期维持高壁垒:美国可能延长《AIM法案》对高GWP制冷剂的限制,进一步压缩HFCs进口空间,但四代制冷剂(HFOs)进口依赖仍存(美国本土产能不足)。
潜在政策松动:特朗普政府审查《AIM法案》技术转型规则,若放松环保要求,可能延缓高GWP制冷剂淘汰,短期利好中国HFCs出口。
欧盟及其他市场
环保压力加剧:欧盟F-gas法规对高GWP制冷剂征收碳关税,推动中国出口向低GWP产品转型,四代制冷剂出口占比或提升。
新兴市场机会:东南亚、中东等地区空调需求增长,叠加环保政策宽松,可能成为中国三代制冷剂出口新增长点。
四、空调出口的影响
成本传导与产能转移
关税推高空调成本:美国对空调加征关税(叠加后达54%),导致中国空调出口成本激增,部分订单转移至东南亚、墨西哥。
产业链重构:中国空调企业加速海外建厂(如泰国、越南),通过本地化生产规避关税,间接支撑制冷剂出口。
技术升级需求
高能效要求:美国新规推动空调能效升级,带动高GWP制冷剂替代需求,中国企业需加速四代制冷剂研发以匹配市场。
五、汽车出口的影响
直接冲击与供应链调整
汽车关税叠加: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25%关税,叠加供应链本土化要求(如美墨加协定),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成本上升,制冷剂配套需求受限。
新能源车冷媒需求分化:美国推动新能源车普及,R1234yf(四代制冷剂)需求增长,中国企业需突破专利壁垒抢占市场。
间接促进技术合作
绑定头部车企:中国制冷剂企业(如三美股份)通过深度绑定特斯拉、比亚迪等车企,锁定新能源车冷媒订单,对冲传统燃油车市场下滑风险。
总结
美国关税政策短期内通过高税率限制中国制冷剂直接出口,但长期倒逼技术升级与市场多元化。二三代制冷剂出口需转向高附加值产品(如HFOs),并开拓欧盟、东南亚等新兴市场。
空调和汽车出口受关税冲击较大,但通过海外建厂和技术合作可部分化解风险。未来需关注美国环保政策松紧变化及全球供应链重构趋势。
- 上一篇:没有啦
- 下一篇:空调拆机流程与注意事项 2025/4/7